当前位置:

李黎主讲2025年“印山讲坛”第十期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0:38 [ ] 浏览次数: 来源:历史与档案学院 责任编辑: 视力保护色:


9月12日,“印山讲坛”系列讲座第十期,题为“在断裂处融合:贵州古典文献研究方法与路径”的学术讲座,在我校印山书院二楼“山骨讲堂”举行。本期讲座特邀四川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李黎主讲。我校历史与档案学院的师生共计100余人到场聆听学习。

李黎作为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兼任《贵州文库》总纂办公室编纂,贵州省历史文献学会理事、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明清文学、地域文学。讲座伊始,李黎强调文献整理与文献阐释的结合,以及在贵州古典文献研究中,尤须注意“边省”与“中心”的互动关系研究。

李黎用四个“结合”,深入探讨了贵州古典文献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路径。首先,提出“文与献的结合”,从理解“文献”一词的原意出发,倡导与博学多识之人多交流,真正实现“其风自近,动人者易”的学术成长路径。李黎接着探讨了汉儒之学与宋儒之学的不同,提出“文献整理与文献阐释的结合”。李黎提到贵州近年来系统推进文献整理工程的丰硕成果,如《贵州文库》《阳明文库》等,强调要在文献与作者、研究者之间建立多维度的联系,深化对贵州古典文献的义理阐发,以推进理论建构与意义再生。从现实角度出发,李黎探讨了“古典文献与现实关怀的结合”。她认为,古典文献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书本层面,应通过“回到日常”的研究趋势,推动微观史料的再发现。如清水江文书等边缘材料成为重构生活世界的证据。这一观点不仅为理解古典文献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研究西南地区日常生活、法律习俗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历史证据。最后,李黎提到“中与边的结合”的概念,分析“黔中”这一典型“边省”,强调在贵州古典文献研究中,要特别注意“边省”与“中心”的互动关系研究,深化对贵州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献的理解和认识。

讲座尾声,李黎再次强调了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在当前学术研究中,关系断裂之处往往是研究热点,鼓励大家从多角度看不同事物、不同学科乃至不同地域间的联系,通过研究它们的关系来实现学术的创新与突破。

李黎的讲座,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为贵州古典文献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李黎主讲

讲座现场


文字:张志豪

图片:龙秋锦

编辑:喻子垳

一审:梁中美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



上一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贵州地方志“旧”与“新” ——史继忠先生主讲“印山讲坛”2025年第11期
下一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贵州地方志“旧”与“新” ——史继忠先生主讲“印山讲坛”2025年第11期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