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贵州省博物馆到我院,开展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思政课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题授课、文物展览相结合的形式,为2023级历史学专业的学子们带来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
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以“文脉西迁,薪火相传”为题,为历史与档案学院23级历史一班的同学们进行了生动讲授。课程聚焦于抗战期间贵州作为重要战略大后方的历史,深入阐述了各大高校内迁至贵州的这一重要历程,及其对保存中华文脉、促进贵州本地文教发展的深远意义。赵老师巧妙运用贵州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案例,将厚重的历史具象化,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理论授课后,活动移至学院图书角。一场精心准备的文物展览在此等候,而讲解工作则由一位特殊的“讲解员”——博物馆的智能机器人承担。这种“科技赋能”的新颖形式,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让大家在感受历史底蕴的同时,也体验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遗产碰撞的魅力。
展览结束后,双方代表就深化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主任梁中美与贵州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大学生不应将学习局限于书本,博物馆应成为青年学子学习贵州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第二课堂”。双方均强调,将共同推动“校馆合作”走向深入,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走进博物馆,通过文物实证深化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博物馆也欢迎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为文博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在共建“第二课堂”和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为后续落实“校馆合作”具体项目规划了清晰路径,旨在为文博事业发展和历史人才培养注入新生力量。

授课环节

互动提问

参观展板
文字:杨建
图片:罗俊曦
一审:梁中美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