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高校与中学的教学实践桥梁,深化师范生对前沿教学理念的理解,10月20日,我院历史学专业2023级全体师范生,在《学科课程教学论》任课教师梁中美、朱更勇、李瑞平的带领下,赴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开展一次深度观摩研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初中历史教学,引导未来教师们从真实课堂中领悟“逆向设计”的起点与“逻辑链”的构建,感受多元教学方法的魅力。
观摩伊始,陈宇涵执教《戊戌变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一课,首先展示了逆向设计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课程伊始,教师便明确“引导学生辩证认识戊戌变法,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这一核心目标,所有教学活动均围绕此目标展开。课堂通过精心构架的历史情境,立足微观视角,感受处于历史事件中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抉择,将学生深深卷入历史现场。这一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学生在角色代入中,不仅理解了史实,更切身感受了历史人物所处的困境与抉择之难,有效培育了家国情怀与唯物史观。
随后,李玉碧带来的《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呈现出另一种严谨的教学风貌。该课以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逻辑链,令人印象深刻。课堂从生产力变革这一根本原因出发,严密推演至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的连锁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理解社会变迁的完整认知框架。在此清晰的逻辑主线引领下,教师设计了以史料分析为核心的探究学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研讨,自主发现并论证各历史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落在了实处。
观摩课后,历史教研室的谢振华、朱斐然两位老师和我系三位教师进行了点评,在师范生与老师们的深度交流中,谢振华着重强调历史教学需注重内在逻辑性,以构建严谨连贯的知识体系;朱斐然则结合师范生的培养特点,针对性地指出初中历史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注意事项,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同学们一致表示,两节课风格各异、侧重不同,却同样精彩。一位同学分享时提到,陈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逆向设计如何与历史情境设计、师生互动完美结合,让课堂充满张力;李老师的课则展现出强大逻辑链对高效探究学习的支撑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这为我们未来教学实践提供了两种极具价值的范式。
此次观摩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巩固,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洗礼。它标志着我系历史师范生培养,正从 “教什么” 向 “为何教” ,以及 “如何有效教” 深刻转变,为他们未来成长为卓越历史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陈宇涵老师授课

李玉碧老师授课

我系指导教师在现场

朱斐然老师点评

谢振华老师点评

大合影
图/梁中美、朱更勇、李瑞平
文/刘一凡
一审/李瑞平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