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瑞平主讲2025年“印山讲坛”第十八期

   时间:2025年11月03日 09:40 [ ] 浏览次数: 来源:历史与档案学院 责任编辑: 视力保护色:


 10月30日,“印山讲坛”系列讲座第十八期、题为“聚焦核心能力,点亮师者之路--历史学科师范技能比赛的点评与思考”的学术讲座,在明德楼425教室举行。本期讲座由历史档案学院副教授李瑞平主讲。我校历史与档案学院的教师技能参赛选手及部分旁听学生到场,共同探索历史教学技能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李瑞平长期深耕历史师范教育领域,在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课堂转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并开展深入研究。讲座中,李老师围绕“历史师范技能比赛”核心,从比赛全景透视、亮点复盘、短板拆解、能力迁移及未来展望五个维度,为在场师范生提供专业点评与成长指引。

 李瑞平首先,解读了比赛的整体设置与参与价值,指出本次比赛涵盖教学设计、模拟授课、史料分析三大核心环节,不仅是技能比拼的赛场,更是未来教师潜力的集中展示平台。她强调,比赛本质是对“未来历史教师”核心能力的检验,选手在表现中需同时体现历史知识掌握度与教学实践能力,为后续胜任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在亮点复盘环节,李瑞平重点肯定了选手在多维度的优秀表现。她提到,部分选手突破传统线性叙事,以“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思考,将课堂从“教师单向讲授”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多数选手能精准把握历史核心素养框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要素,展现出对“如何教好历史”的初步理解。

针对比赛中暴露的问题,李瑞平也进行了细致拆解。她指出,部分参赛作品在时空观念传递上不够清晰,史料解读缺乏深度,且课堂互动效果未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并同步给出改进思路,建议结合微格教学,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可测评的行为指标,提升教学设计的精准度。

讲座核心环节,李瑞平围绕“赛场技能向日常教学转化”展开,提出“三步走”策略:从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微格教学设计明确目标;结合活动实施细化教学环节;借助评价反馈优化教学效果,助力师范生实现核心素养从理论到课堂实践的落地。她还特别强调,历史教师需兼具专业能力与教育温度,未来应在教学中持续传递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价值认同。

讲座尾声,李瑞平鼓励在场师范生以比赛为契机,在日常学习中夯实教学技能,将赛场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动力。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师范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李瑞平的系统点评,不仅厘清了自身在教学技能上的优势与不足,更明确了未来提升的方向,对胜任历史教学工作更具信心。


讲座现场 (1)

讲座现场 (2)

李瑞平主讲


文/图 李荣艳 一审/李瑞平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


下一条:历史与档案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师生教学座谈会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