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王阳明曾作《象祠记》的黔西县素朴镇象祠,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与数大学院,联合召开"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学教学创新"专题研讨会。两院三十余位教师齐聚在这座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历史地标,共探数智技术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融合发展路径。院长万国崔教授、副院长蔡知远教授、系主任梁中美副教授参加了这次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在象祠"观德堂"举行。万国崔发言指出:AI时代,我们来探讨技术与人文学的关系。AI不是要替代历史学研究,而是要构建新的“数字人文观”——通过知识图谱解构历史脉络,借助虚拟仿真重现历史场景,运用大数据分析揭示历史规律。梁中美强调,在贵阳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背景下,人文学科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新文科人才。数大学院左欣在《对AI课程建设及AI助力科研的思考》的发言中提出,可以构建"阳明文化数字孪生系统",即通过3D建模复原明代象祠全貌,并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象祠记》进行多版本语义分析。历史系的老师们对此评价到:数字技术让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亲历”历史现场,这种沉浸式体验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两院达成合作方案,包括跨学科课程和联合申报挑战杯、大创等等项目的联动与合作。此次在历史场域举行的教研活动,标志着我院教学、科研迈入传统人文学科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新阶段。
文/图 梁中美 一审/韦丹凤 二审/李瑞平 三审/万国崔

讨论会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