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2022级历史学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5月23日,我院历史系特邀遵义市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副校长杨治林、历史高级教师宋国洪,进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历史教学”为核心的专题讲座。历史系系主任梁中美主持此次实践教学活动。
宋国洪以“三新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探索”为主题,深入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内在逻辑。他指出,新课标重新界定历史课程的性质,强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素养。如今的课堂,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与体验中构建历史认知。宋国洪以初中与高中课标的差异为例,强调初中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中则需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辩证思维与历史分析能力。他特别提醒同学们,在备课与教学中,要紧扣课标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设计探究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论证。
杨治林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以“返璞归真,求是创新”为切入点,分享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心得。他强调,教学需立足现实,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理论堆砌,应聚焦教材本身,深挖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与育人价值。他强调,教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杨治林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解读教材中的地图、史料和问题链,引导学生构建时空观念,理解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同时,他结合新高考命题趋势,提醒同学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及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无情境不命题”的理念,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学科素养。
针对同学们即将面临的实习任务,杨治林和宋国洪都谈到“实践与反思并重”的重要性。宋国洪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中主动参与集体备课,通过“二次备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时,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杨治林则结合自身实习经历,提醒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将实习与考研、考公等职业规划有机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他指出,实习是检验所学的试金石,更是提升教学技能的黄金期,要珍惜每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充实、案例丰富,既解读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又分享了一线教学的实操经验。同学们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教学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文/图 杨玉兰 一审/梁中美 二审/蔡知远 三审/万国崔

梁中美主持

宋国洪讲课

杨治林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