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张超主讲2024年“印山讲坛”第十五期

   时间:2024年12月16日 16:51 [ ] 浏览次数: 来源: 责任编辑:肖翔天 视力保护色:

12月11日,“印山讲坛”系列讲座第十五期“言者与听者之间,怎一个‘懂’字了得”在印山书院二楼山骨讲堂举行。讲座由贵州师范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张超教授主讲,贵州师范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欣教授主持。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师生到场交流、学习。

讲座正式伊始,张超向师生们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而产生误会的现象。这涉及到话语交际中表达与理解的问题。接下来,张超从语言表达误会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开始本次讲座。首先,张超运用大量生活中的实例,阐述了引起语言表达误会的四大原因:男女思维逻辑差异、信息不完整、文化差异,信息过度复杂。然后,张超提到,言语双方交流为了避免误会,就要理解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所提出的四大会话原则。数量原则: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求的信息;质量原则:指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尤其是,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原则:指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方法准则:指清楚明白的说出要说的话,尤其是避免含糊不清,避免歧义,要简短,要有序。

在了解完言语误会的成因后,张超认为,在语言沟通中双方都要共同努力。作为言者,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个,是话语要符合语言规范,尽量避免在普通话表达中使用方言词。第二个,是尽量避免词汇、语法歧义,要注意语言中的物极必反现象。第三个,要做到艺术表达,尽量委婉、优雅。第四个,要学会察言观色,对于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语言表达也要有区别。而作为听者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方面要做到广泛的阅读学习,不断的去接触新的信息;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具体的交流当中,多提倡语境信息的重要性。

最后,张超列举大量现实生活的实例,强调社会交往中有效交流的重要性。张超还向在场师生提供了言者和听者双方应具备的言语技巧。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受者之间的真正的有效沟通,才能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本次讲座,大家可以更加高效的与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得到更好的机会和成就。


文/张汭  图/张汭  一审/任宗仪  二审/任艳华  三审/万国崔

讲座现场

张超授课




上一条:贵州省档案学会2024年年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历史与档案学院召开第五届第一次“两代会”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