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乃人类文明之瑰宝,是文化得以传承之凭介。百余年来,贵州贤哲以搜罗乡邦文献为使命,故纸寻幽,千里载籍,奠定贵州公藏古籍之基础。而尤以贵州省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省博物馆、荔波县档案馆等机构堪称宏富。计汉文古籍两万余部,少数民族古籍一万四千余部,而其中皆不乏精善之本。目前,贵州省共有17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汉文古籍33部,少数民族古籍138部。
2017年10月13日,贵州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15级全体学生在李忠峪、瞿智琳、向礼花、刘凯、郭华庚和罗江芸等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册府千華——贵州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活动。此次特展由国家图书馆,贵州省文化厅主办,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出席此次活动的有: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黎盛翔、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在此次活动中他们分别进行了致辞,并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古籍资源,上交国家35992部,修复35900余部,完成率达到了99%。贵州省的古籍修复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王阳明史料的修复工作。随后,师生与参加活动的其他来宾们一起聆听了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的讲座,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珍贵的典籍不仅是在书上,更是在人的脑海里”。
古籍是民族记忆和精神家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当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实现创造性文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条件。古籍也是我们档案保护的重要部分。 参与此次活动对我专业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近距离接触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文/图/李忠峪 审核/李忠峪

学生观展

学生观展2

学生观展3

师生合影